7月26日,医院动员支援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当天我就报名,光荣的成为医疗队第一梯队队员。怕家人担心,也怕女儿不舍,直到8月2日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我才将这个消息告诉她们。
女儿已经10岁了,平时我上个夜班都很不舍,这次支援的归期不确定,她更加不舍了。虽然能看出来她不开心,但她还是对我说:“爸爸你去吧,病人比我更需要你。”出发前,我和她约定每天视频,但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我就爽约了。
8月4日,我们早上6点起床,在二院(汤山院区)进行岗前培训、考核,下午4点病区准时开放,我们开始收治病人。等忙了一天回到驻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带着愧疚查看电话,发现女儿并没有给我信息,有些意外也有些愧疚。这大概就是医务人员子女的自觉吧,但内心却早已被她的懂事和乖巧融化。
责任和奉献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疫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核酸检测工作。7月22上午8点,我和队员们从医院出发至尧化街道,采集时大家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又闷又热,一直工作到深夜12点。第二天,我又准时去医院上班,妻子看我太辛苦,劝我休息,我明白她的担心,但是疫情面前,作为老党员,也作为一名医生,肯定要冲锋在前,要做好随时顶上去的准备。
病房里的笑声逐渐增加
到了南京公卫中心,我工作的病区是从零开始,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新的工作方式,要缩短磨合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面对患者,我更细心、更耐心与他们交流,不能漏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可能影响预后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等,我发挥自己专业优势,逐个审视患者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我负责的其中一个病人,今年75岁,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口服降压药物,血压常年波动在160-180/80-100mmHg,入院时还伴有低钾血症。我在对老人补钾的同时,更改了她的降压方案,之后她的血压逐渐平稳在理想水平。还有夏爷爷,我接诊时他已经发热10天了,还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后查肌钙蛋白I增高了2倍,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持续动态观察他的症状和理化检查,最终排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避免患者在诊治上走弯路。在南京公卫中心,每天都很忙碌,但看到病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病房里的笑声逐渐增加,那些忙碌和辛苦似乎都不存在了,也更加感觉到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疫情终将过去,往日的美好也都会回来,我们一起加油。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张一炎(记者 孙骏 通讯员 罗鑫 整理)
编辑: 孙骏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