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不卫生,小心患上“汉堡病”!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韩国的一家幼儿园发生了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孩子、家长、老师共有106人,其中15人病情恶化,已经出现了疑似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也就是所谓“汉堡病”的症状,甚至有4名孩子发生了肾功能衰竭,正接受透析治疗。
图源 视觉中国
这一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多家长表示揪心:此次食物中毒的基本上都是5、6岁的孩子。与此同时,大家也感到疑惑,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汉堡病”到底是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肾内科的主任中医师方立明。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其实是不明原因造成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综合征。”方立明主任介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俗称“汉堡病”。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由于食用了夹生汉堡以后发病的事例,这一疾病也因此被称作“汉堡病”。
方立明主任向记者介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但是许多因素都与之相关。除了遗传,使用特殊药物如环孢素、丝裂霉素等,以及一些免疫缺陷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这一疾病。“当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被称作‘汉堡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病原因就是感染。”方立明主任指出,新闻中报道的学校发生大面积的食物中毒,可能就是由于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继发了肾脏和血管的内皮损伤,从而出现了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方立明主任说,由于引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感染,而这种感染又以胃肠道感染为主,所以很多时候其早期表现就是恶心、呕吐、腹泻,继而可能出现黑便、血尿、尿少或者无尿。
“因此,防治感染是重要的一环,另外还有对症支持。”方主任告诉记者,一方面,针对患者呕吐、腹泻甚至严重时出现脱水等,需要相应地补充能量、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另一方面,因为溶血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可以输注洗涤红细胞及血小板,因本病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血管内凝血,还需要科学的谨慎的进行抗凝治疗;此外,一旦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就需要进行血液透析了。方立明主任介绍,刚开始认识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这个疾病的年代,由于还没有血液透析的治疗手段,死亡率是比较高的。随着血液透析技术愈发成熟,该病的病死率也逐渐降低。
方立明主任提醒,儿童饮食卫生需要格外注意。避免“汉堡病”,以下几点必须做好:
1、对生冷的食物说“不”。因为感染而引起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罪魁祸首”大肠杆菌不耐高温,通过高温烹饪,能够杀死大肠杆菌,有效避免胃肠道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感染。
2、饭前务必好好洗手。经常洗手,有利于清除手上的细菌,尤其是吃饭之前,应当使用洗手液、香皂等,认真揉搓掌心、手背、手指、腕部等部位。
3、切熟食、生食的砧板、刀具等要分开。由于熟食和水果等,切开之后一般不会再次冲洗,为了防止切完生食后残留在刀具和案板上的细菌交叉感染、粘在熟食和水果上,熟食、生食、水果等最好使用专门的厨具。
通讯员 袁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