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心脏传导系统的退变老化而导致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也明显增多。起搏器植入术是目前针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是老年人群也存在着各种疾病的合并症较多、经济压力、观念比较陈旧等特点,同时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切口易感染或不易愈合、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因此许多老年人和家属难以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对起搏器植入手术望而却步。
91岁老太太心率仅38次/分
袁老太太今年已是91岁高龄,因为反复多次的晕厥收治在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住院过程中发现心电图为III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38次/分,于是立即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转入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
理论上患者应该尽快植入永久起搏器后,拔除临时起搏器,可是患者住院前已经一周没有正常饮食,检查后发现袁奶奶还存在肺部感染伴发热、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和凝血功能下降等状况,这就给治疗带来一系列治疗难题。立即植入永久起搏器,会增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且术后愈合情况差;延后植入则存在肺部感染加重、深静脉血栓等风险。
面对这样的治疗矛盾,心血管科主任沈建平带领“起搏团队”一方面开始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等,另一方面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后,抓住患者退烧后三天、且能正常进食精神状态好转的时机,果断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立即拔除了临时起搏电极。
由于患者既往有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尽管术后又出现了阵发性房颤、肺部感染加重等病情反复的状况,但由于永久起搏器手术的顺利完成,让后续的治疗措施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执行。在住院半个月后,袁奶奶顺利出院了,此后的随访再也没有出现过晕厥的现象,恢复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93岁老人装起搏器可打麻将
93岁的安奶奶因为持续心慌、胸闷伴乏力又来住院了。此前这位高龄老奶奶曾因为全身乏力伴晕厥多次住过心内科,当时心跳每分钟只有四十多次,伴有窦性停搏。因为考虑是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建议做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高龄的她始终难以接受在身体中植入一个电子仪器,所以坚决拒绝。
这次住院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她的心跳更缓慢了,平均心率41-42次/分,有间歇性停搏。“装了起搏器我是不是就不能听手机打电话了?”“奶奶,植入起搏器后,一切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仍然可以打电话、看电视、听收音机等,也不需要额外服用与起搏器相关的药物。”副主任医师陈晓栋耐心地向老人家普及起搏器知识,“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项成熟的,并发症较少的心内科微创手术,起搏器植入的人群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好,那我就试试吧!”经过多次解释和沟通,安奶奶最后决定接受永久双腔起搏手术。尽管存在高龄、低体重(只有45kg)等危险因素,手术还是在两小时内顺利完成了。术后第二天,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周后顺利出院,随访时家属开心地说,她又开始愉快地打她的小麻将了。
高龄并非植入手术的“禁忌症”
当然,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合并症多、手术并发症相对较高的特点,也让很多医生在行起搏手术治疗时心存顾虑。实际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项非常安全的微创介入手术,高龄并不是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禁忌症”。在合适时机顺利完成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后一周,通常患者即可出院,绝大多数患者因“心跳慢”而带来的胸闷乏力、晕厥等症状能够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也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近几年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统计数据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60%以上,仅今年就顺利完成了6例90岁以上高龄老人永久起搏器的植入。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保政策的完善、老百姓治疗观念的改变,以及起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将会为更多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带来福音。
原文链接:91岁老太太心率过缓多次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