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健康]沉默的“杀手”——深静脉血栓

日期:2015年12月15日

 

沉默的“杀手”——深静脉血栓

受访专家: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韩晓明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是知道的人却很少。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万至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下肢多见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韩晓明介绍,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远高于动脉血栓,二者比例为41。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静脉血栓占40%60%,但只有11%15%为临床诊断。微血栓相当多见,可达37.6%,多见于肺、肝、肾及脑部。静脉血栓可发生在下肢、肝脏、盆腔、阴道旁等部位的静脉中,但以下肢多见。

不动是高危诱因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我国每年因肺栓塞住院的人数剧增4倍。孕妇、上班族、经常长途飞行的出差族以及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的病人,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血栓的发生主要有三大原因:包括长时间住院、手术(尤其是髋关节、膝关节和癌症手术)和长时间不运动。由于深静脉血栓常起源于小腿的深静脉,可部分或完全阻断静脉血流,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容易在疾病初期被忽视。随着病程进展,有时患者会出现一条腿疼痛或压痛肿胀,多从小腿开始,踝关节和足部出现发红或明显的变色并伴有发烧。

    需要警惕的是,即使没有症状,血栓也可能会脱落,栓块随血流经过心脏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导致患者呼吸急促、胸痛、心率加快,甚至会因肺栓塞发生猝死。

预防静脉血栓要做到“多动”和“缓起”

    韩晓明表示,预防静脉血栓,除了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肉类和脂肪的摄入,防止血液过于黏稠外,还要注意“多动”和“缓起”。

    从静脉血栓的致病机理来看,多运动,保持血液循环通畅,是预防血栓的最重要手段。定期有规律地做运动,能够让血管变得更强健,同时运动还会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此外,还要注意“缓起”。韩晓明解释,长期蹲坐,卧床时间久的人,血管中往往已经产生了数量不等的血栓,这些人在起身或准备运动时,要先慢慢起来,给身体充分的“启动”时间后,才能进行更多运动,这还是为了减少血栓突然大量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良好的活动习惯对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积极作用。通过锻炼下肢肌肉,发挥小腿腓肠肌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因此要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还要避免双腿交叉,也就是二郎腿,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以防血液循环障碍。

    平时要注意多饮清水以稀释血液。戒烟,不吸二手烟,节制饮酒和咖啡;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忌食油腻、肥甘、辛辣食物。

    久坐的上班族要积极参与做工间操,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淤滞;长距离乘火车(硬座)者应注意原地活动肢体以利血液回流;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如果属于易患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遵循血管外科医生的建议,口服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切勿自行用药。已知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度;高血脂者服降血脂的药物;产后、外伤及各种术后病人慎用止血药,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年迈和因慢性病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做足背上下屈曲活动,也可给予小腿肌肉电刺激的方法以使小腿肌肉收缩。

    另外,血黏度、血脂、血压高的中老年人和有家族病史人群,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或凝血功能检查;日常应避免久坐,每坐一小时后应起身活动;不能离开座位时应多活动下肢。可将腿脚伸直绷直,脚尖向下弯曲,呈跳芭蕾舞的脚部状态,做1015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