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琼同心,汉藏一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疫情暴发后,江苏全省1984名医护人员先后分赴两地,支持琼藏疫情防控。这群奔赴海岛、攀上高原的人挺身而出,日夜奋斗,用心用情战在“疫”线,贡献江苏力量。
西藏人民质朴的面庞,是她全力以赴的动力
深夜的静谧星空闪烁着一盏航行灯,江苏省援藏抗疫医疗队乘坐的飞机进入西藏上空。机舱里,医疗队成员们早早地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自8月12日凌晨来到拉萨,江苏省援藏抗疫医疗队队员刘瑶和大家一同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目前正与医疗救治组成员一起协管拉萨文化体育中心改建成的方舱医院。
“来这里几天了,每天都会有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刘瑶说,队伍中不少人第一次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工作,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不时“到访”,而严密的防护装备又加重了这些不适。“我们每个人的房间都配备了氧气罐,一旦‘高反’马上就可以吸氧,慢慢平复心率。”
身处高原,连穿戴防护服都变得困难起来。平时简单的抬手、挥臂动作,在这里却要格外小心。刘瑶说,特别是一天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既要符合规范不能接触到衣服外侧,还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在平时5分钟就能完成的穿脱工作,在这要慢上一倍。”
现在,刘瑶和同事们每天为阳性感染者开方治疗,还协助拉萨方舱医院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流程。“针对拉萨疫情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短板,我们根据以往经验,从病人筛查分类、诊疗制度,到医护人员的院感和出舱标准等等,同步把制度完善好。”刘瑶说,“事情赶在前头做,我们越快,病人就越早得到妥善医治。”
每天诊疗时,西藏人民一张张质朴的脸,总能触动刘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决心,一定要用全力赢得这场和病毒的赛跑。“苏藏一家亲,我们一定竭尽所能,为西藏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高原上的核酸检测,是一场体力间的“较量”
电话一响,赵岩就预感到是妈妈打来的,瞅了眼今天的日历,8月17号,是他的生日,也是他跟随江苏省援藏抗疫医疗队进藏的第6天。
来自泰州市人民医院的赵岩,工作一年以来一直坚守在核酸检测的工作岗位上,这次援藏工作,赵岩被分在了江苏省援藏抗疫医疗队核酸检测队的第二小队,工作流程早已烂熟于心的他,却还是被高原反应打了个措手不及。“高海拔、缺氧、水肿……这些因素打乱了我来之前的‘完美准备’。”最明显的不适感,就是“缺氧”。“来的第一天,爬楼梯对我来说都很困难,基本上几个台阶就要扶着墙休息一会儿,关节肿胀,脸也由于水肿‘膨胀’了起来。”赵岩苦笑着说。
同样被“高反”困扰的还有核酸检测队第四小队的领队刘佳,除了心慌、失眠和出虚汗,她佩戴的智能手表也向她释放了不适的“信号”。“第一天手表显示我的血氧和心率都不正常,我平时的心率是70~80bpm,现在的心率已经超过100bpm。”
困扰没有持续太久,经过吸氧和休息调理,赵岩、刘佳以及大部分队员的症状很快就得到了缓解,检测工作也迅速开展。“队员们都来自不同的医院,刚开始工作都不太熟悉,但我们互相适应的过程也是非常迅速的,很多队员都有外出支援的经验,配合起来很流畅,遇到的问题也都能及时解决。”赵岩说。
刘佳说,检测工作刻不容缓,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流调,接着进行隔离管控等工作,所以当天的工作当天必须消化掉。“西藏经不起等,我和队员们会全力以赴,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奔赴海岛,搭建方舱的日与夜
8月13日凌晨抵达儋州市海花岛,来不及看风景,江苏省援琼医疗队方舱队护理部主任王蓓就开始了儋州二号方舱医院A舱的护理工作。
8月14日,作为护理部主任的王蓓组织大家召开视频会议,布置人员分工,强调团队纪律,严抓感控管理。她要求每个小组责任到人,老队员必须负责新队员的全程指导,反复进行穿脱防护服、感控知识,应急预案内容训练。“时间紧急,我们必须快速进入‘战斗’状态。”
王蓓与队员们先后两次前往杨浦方舱实地进行舱前准备,通过开展流程测试,寻找病房设置、信息系统、患者转运等关键环节漏洞,并及时针对问题提示整改策略。
8月16日18时50分,儋州二号方舱医院A舱开舱,护理行政总值班工作随之展开,王蓓承担了第一个班次。
在王蓓看来,这次工作就像是一场战斗,突发任务随时下达,队员们也要随时灵活应对。“大家分工协作、争分夺秒,海南气候潮湿而炎热,衣服往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连续两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
儋州二号舱A舱总设置床位为320张,截至8月17日,舱内已接收病患66人。谈及当地方舱建设效率,王蓓连连“点赞”,“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午时方舱内还什么都没有,下午床和床上用品都已经摆好了。”
方舱管理工作进入正轨,细节也在逐步完善。王蓓表示,接下来将和队员们24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重点关注有特殊疾病和基础病的高风险人群,在开展护理治疗的同时,注重辅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以帮助患者早日出舱。
一幅墙绘,让方舱变身“暖舱”
天气湿热,还没到最晒的午后,江苏援琼医疗队队员陈晓燕的防护服背后就已经浸透了汗水。仓库、方舱,她一遍遍地往返两地,只为了在病人来到方舱之前,尽快“抢”到时间。
来到海南后,陈晓燕负责物资管理工作。凡是和疫情相关的物资,大到医疗耗材,小到阳性感染者在方舱所需的脸盆等日用品,全部要由陈晓燕经手。“这几天,我们不停地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援助,首先要梳理好、分类好,再和保障组同事对接,按批派发物资。”此前,陈海燕和同事配合,成功安置好已经开舱的儋州第二方舱医院A舱物资,现在,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E舱,开始了又一轮的布置工作。
物资之外,医疗队员们用暖心墙绘拉近两地情谊。白色墙面上,胖墩墩的“大白”搭配俏皮而温暖的话语,为缓解即将到来病人紧张的情绪做准备。其中一面墙上,队员们为紫峰大厦等地标性江苏建筑涂上色彩,她们说,这是为了向海南当地的人们介绍江苏风光。“队伍里会画画的队员主动提了这个想法,我们想让冰冷的方舱温暖起来,让病人更安心地治疗。”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疫情突袭,江苏援琼医疗队、援藏抗疫医疗队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和两地人民一道,坚定等待曙光的到来。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王慧云 孙骏
编辑: 童棹凡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