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曹鹏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揭示蝎毒致痛机制

日期:2021年09月22日

  日前,我院曹鹏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疼痛领域顶级期刊PAI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A sting of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targets Nav1.7 in mice and mimics a phenotype of human chronic pain”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东亚钳蝎蝎毒致痛的关键分子机制。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曹鹏研究员,卢悟广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其他参与本研究的还有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程晓阳研究员、Stephen G. Waxman教授、中国药科大学的于烨研究员等。 我院为该论文第一发表单位。

image.png 

  蝎、蜈蚣等产毒动物为血肉之品,有情之物,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又与人类体质接近,容易吸收和利用,效用佳良而可靠,起到挽澜之功。其药用功效乃草木、矿石之类所不能比拟,被中医临床广泛使用。产毒动物分泌毒液引起其天敌或猎物产生剧烈的疼痛甚至瘫痪是其重要的生存策略,举着毒螯在地球上行走了4亿年的蝎子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已有多种蝎毒多肽被鉴定具有致痛活性,但是蝎毒致痛的机理和关键物质基础仍不清楚。

  该研究首次证实Nav1.7是东亚钳蝎蝎毒致痛的关键靶标,蝎毒通过增强Nav1.7的活性产生疼痛效应。研究者还分离鉴定了蝎毒中与Nav1.7相互作用的关键成分--长链毒素Makatoxin-3。 

 image.png

  这些发现表明东亚钳蝎毒液可作为新型的离子通道探针库,用于Nav1.7调节剂的筛选。同时,也将为设计新型Nav1.7特异性激动剂或Nav1.7靶向镇痛药提供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