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新华日报]重阳已过秋意浓 老年养生有门道

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国庆假期,秋意更浓。重阳节已过,老年“养生”成为关注话题。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老人如何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请听Doctor益细细说来。    ——Doctor 如是说  

【专家简介】

田耀洲: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消化科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国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内窥镜技术诊治消化系常见病、多发病。(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三楼

解海宁: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老年科(干部保健科)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以及中老年慢性疾病的中医调养。(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门诊地点:门诊三楼)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花甲之年的刘先生,患有高血压3年从未治疗,自以为吃得下、睡得着没什么了不得,用不着看医生吃药。可立秋以来渐渐感觉诸多不适:口干舌燥、反复视物模糊、头皮和左侧上下肢麻木、身体乏力、脚底灼痛、心情烦闷……苦熬一个星期不见好转,只好来医院就诊,测血压160/90,头颅CT提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头颅MRI诊断:急性脑干梗塞,陈旧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因为病情较重立即安排住院治疗。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平时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病情就这么严重?其实自己有很多危险因素:老年男性、高血压、吸烟、喝酒、颈部血管斑块等,只是不了解其危害性,也就没有给予重视。加之初秋,天气开始变凉,昼夜温差增大,老年人适应性和耐受力及血管的顺应性均有下降,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如果血压不稳定,动脉血管痉挛,血管内斑块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刘先生非常幸运,由于治疗及时两周后康复出院。

那么老年人如何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所造成的危害?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老年科主任中医师解海宁认为:“每年一次体检很有必要,可以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专业的临床医生评估后,接受健康生活理念的指导以及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结合科学养生防患于未然。刘先生的教训是值得借鉴的。”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季节,中老年又是高危人群,尤其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阳消阴长的季节还会因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感染而病情加重。了解、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调理好精神、饮食、起居等,是秋季的养生关键。秋季养阴防燥。保养体内阴气尤为重要,并非依赖补品。”解海宁说。

秋风乍起,老年人饮食要“润燥”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消化科主任医师田耀洲认为,老年人秋季饮食调养的总体原则是:适宜润燥。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比如吃些银耳、甘蔗、梨、芝麻、燕窝、藕、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第二,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所谓“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葡萄、山楂、菠萝、柚子、柠檬等。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老年人秋燥有良效。

适合秋季的日常饮食: 1、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时,荤素要搭配,适量地吃一些肉类和蛋类。 2、秋天天气转凉,且较为干燥,这时候老年人应当多吃一些当季的蔬菜,如莲藕,山药,白扁豆,黄花菜,香菇,口蘑等。 3、另外,有一些可做药膳类的食物也可适当食用,如百合、莲子、黄鳝等;再有栗子,核桃、花生等坚果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也有很多好处。

因人而异,追求“秋冻”要适当

田耀洲说:“除了饮食之外,秋季养生中,老年人也要注意讲究行为平衡。”

专家解释,所谓行为平衡调养的根本原则就是“因时之序,顺势而为”,秋季行为调养应遵循大自然的“养收之道”,顺之则身心平衡健康,逆之则身心失衡、疾病丛生。  

通常,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秋天的起居应特别注意,秋冻要因人而异。秋天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身体虚的老年人要适当添加衣服,不要过于追求秋冻。因为老年人着凉会激发原有的哮喘、气管炎等发病。天凉,血管容易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压升高。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有可能因此血压上升,诱发中风。体内热盛有火的老年人也不能太冻,受凉后反而容易引起内热外寒型的感冒。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也要注意,防止受凉后诱发心绞痛。

秋高气爽,是老年人户外锻炼的好时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老年人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老年人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和身体状态,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在散步走路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通常老年人行走10002000,或行走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就应该坐下来休息半个小时。

田耀洲说,锻炼身体应注意的一些细节: 1、清高气爽的日子,老年人要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经常活动是提高免疫力很关键的一点。 2、大多数老年人喜欢早晚进行户外活动,而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因此在锻炼的时候应该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3、秋季由于气候特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消散较慢,特别是早上,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多有害物质才能消失。在此要特别提醒老年人,晨起锻炼一定要等候太阳升起,切不可贪早。4、锻炼是要注意保护关键,特别是出现颈部、腰部、膝盖部关节疼痛时应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指导进行锻炼,切不可盲目过度活动关节,加重关节磨损,增加积液,延长恢复期。

自我按摩,平衡脏腑:

中医养生学强调:秋季防燥以肺为用,秋季养收以肾为本。因此,秋季调节脏腑平衡重点在于肺、肾二脏。

1、擦胸润肺法:正身端坐,先将双手掌搓热,然后在掌心涂上适量的按摩膏,即在胸部皮肤上左右交替进行搓擦,以锁骨以下、两乳以上的区域为重点部位。当皮肤感觉发烫时即可停止搓擦,将两手掌捂在左右胸壁前,通过双手热敷促进中药营养成分向体内渗透。擦胸、捂胸可以反复交替进行。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2、搓肾固本法:搓肾固本法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秋冬之季是搓肾、补肾的最佳时节。具体方法是:正身端坐,双手掌心涂上适量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然后双手掌对准双肾区平行于脊柱方向上下搓擦,双手搓累了就用手掌心捂住双肾区以温补双肾,以促进中药成分向体内渗透。如此搓肾、捂肾交替进行。如果搓肾时同时配合用玄参沐浴液泡脚则效果更佳。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心理调理,谨防秋风秋雨顿生愁

秋季是阴阳之气分离的季节。老年人最易诱发颓废悲伤、烦闷抑郁情绪,可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广交朋友结伴郊游、聊天、聚会、和家人谈天说地;或到公园散散步,听听相声、看看喜剧,或养花种植、下棋垂钓;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等,都是有益于修身养性、调整心态的好方法。

解海宁指出,秋季心理平衡调养应以“敛神”为本。在秋季,只有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安定,才能使神气内敛,顺应秋季的“养收”之道。

秋季心理平衡的核心——使志安宁:秋季自然万物的阳气均开始向内收敛,人体的精气神也顺应自然之势,由表及里收聚于脏腑,脏腑精气神充实、五脏平衡和谐,则任何病邪均会被拒之于体外,人体必然平衡健康。而要想达到“收敛神气”、“精神内守”的良好状态,关键就是要“使志安宁”,就是始终保持一颗平静而安详的心态。只要心态平衡,则人体的精气神就会随着自然力的收敛之势而源源不断的向五脏汇聚,五脏精气不断充实,自然会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想境界。也只有保持心态平衡,才能有效地缓解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在万物凋零、一派萧条的环境之中使人体仍然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

解海宁说,秋季养生重在心理平衡,而心理平衡重在“三心”,只要时时处处保持一颗正念之心、感恩之心、欢喜之心,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任凭春夏秋冬如何交替,人的身心都会永远保持平衡健康。

【配稿】

(标题)银耳百合、薏仁养肺防秋燥?

        养肺也要看体质

    其实,秋季养生还有很多误区,一旦不小心进入了误区,就会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本报记者收集了临床上的一些案例,希望更多人能避免这样的误区。

1、何首乌真的不能轻易吃

现已发现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占药源性肝病的32.6%,特别是何首乌,民间流传服用何首乌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很多中老年人都拿来服用,但忽略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秋冬调补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论“补”。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近日收治了一例因服用了自己调制的中药后患上“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市民刘女士听说秋冬要进补,平日里也喜欢关注养生,眼见进入秋季,特地购买了“何首乌、金樱子、丹参、山楂”等研成粉后用蜂蜜调服,结果服用了约3周后即出现右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欲吐,乏力,巩膜发黄,最明显的变化是小便成酱油样,结果到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一查谷丙转氨酶1410U/L,总胆红素155umol/L,以急性肝损伤收住入院,入院后排除其他原因的肝炎,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经保肝、退黄治疗后好转出院。

2、老年人不适合多喝鸡汤

特别指出的是,老年人秋季喝鸡汤也有讲究,秋天是进补的大好时间,老人、体质虚弱的人或是大病刚复原的都喜欢喝老母鸡炖汤来补身子,有的人甚至错误的认为鸡汤比鸡肉营养价值高。其实,鸡汤的营养价值并不比鸡肉高,研究表明,不科学饮用鸡汤,反而增加胃肠负担,特别是高胆固醇、高血压、胃酸过、胆道疾病患和肾脏不好的人,多喝鸡汤甚至会影响血脂、血尿酸、血液粘稠度等是所以,老年人是不适合多喝鸡汤的。

3、银耳百合薏仁养肺防燥?这也要看人

秋天的空气比较干燥,不少人感觉口鼻咽干、胸痛干咳,特别是清晨起床,由于干燥引起的不适加重,这就是“秋燥”,润肺防燥已经被市民所熟知,银耳百合、薏仁等这些润燥的食物俨然成了必备之品。然而,素不知养肺也要看体质,专家称,体胖痰湿体质不适合长期使用银耳百合,而身形瘦小、阴虚火旺的人就不适合健脾化湿的薏仁。

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不少人喜欢泡茶煮汤放点枸杞子、红枣,认为这些都是滋补的食物,就算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总是能强身健体的,其实不然。枸杞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脾胃不适,腹泻的人就不适合吃;而红枣能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确实是物美价廉的不怕,但是甘能生湿,体胖、苔腻、有痰的人群就不适合。另外就是玫瑰偏燥,这个天也不适合多吃;常用来补气的黄芪乱补,也会出现面红、心烦、失眠等“上火”的症状。因此,专家提醒市民,秋补也得辨证,不能自行判断,特别是药品,更是要谨慎。

老人家,看看您有没有中招

一、外出过早

秋季早晚温差大,还有大量的雾霾等等污染物,这就很容易使老年朋友们引起感冒、风寒、心脑血管疾病等等。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好在上午十点,天气较暖和了再到室外活动。

二、剧烈运动

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在运动、锻炼方面,务必要多注意一定的事项。首先,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而是应该选择慢跑、打太极或骑自行车这些舒缓的运动。然后在场地的选择上,最好是乡间或者是公园,而避免嘈杂的闹市。

三、日晒过长

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晒太阳的时间太长会灼伤自身的皮肤、伤害到自身的眼睛,同时也容易让有害的物质侵入体内,给自身带来相当大的危害。而正确晒太阳的时间应该是一到两个小时。

四、蒙头睡觉

对于老年人来说,蒙头睡也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习惯。因为蒙头睡会影响老年人的呼吸节奏、导致呼入的二氧化碳过多,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窒息。鉴于这样严重的情况,老年人可千万不要再蒙头睡了,而正确的睡姿应该是右侧卧,同时将头部露在被子外边。

五、小病不治

人一旦到了老年时期,就很容易患上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有些老年人对于这些小毛病不在意,经常抗而不治,其实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尤其到了秋天,咳嗽、感冒、心慌等小毛病高发,老年人的体质比较弱,而如果老年朋友们不及时接受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

边栏:

#e点题#

Doctor益请您点题

#一周一会#   一周不见,甚是想念!有人说秋季是四季中最惬意的时光,因为气候宜人;也有人说,秋季是四季中最危险的时段,因为天气转凉,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会向老人袭来;也有人说,秋季是一年中最值得善待自己的时光,瓜果成熟谷物丰收,气韵沉淀易养易藏。Doctor 认为,四季皆美,关键要养生养心。

#一个胖子三处跑#  季节更迭,天气转凉,人容易感冒。最近新华报业网e健康频道、新华日报微信里,大家议论的最热话题是“感冒输液好得快,死得也快,有道理吗?”、“感冒后吃维生素C、喝鸡汤、开加湿器好得快吗?”别急,且听下期分解。

#e社群 #

Doctor益听您分享

五谷杂粮混食

#台湾养生乐分享   我最近买了台料理机,专门给爸爸妈妈食疗。因为老年人对面粉和大米的净利用率低于中年人,如能将各类食品搭配适宜,可以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用各占33%的豆粉、面粉、玉米粉制成混合食品后,其营养价值比原来单独摄食时提高8倍如用黄豆20%、玉米和小米各40%,混合磨碎后,其营养价值可提高3倍以上。此外,常用各种豆类熬粥,煮饭或做馅也可提高营养价值。

轻敲敲更健康

#养生老唐  秋季干燥,老年人最担心便秘。我每天早晨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以指肚有节律地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此时做几分钟的秋季敲法,可立刻产生便意。当然,按摩讲究指法,固不能太过用力,容易伤身体。

入睡宜避风寒而卧

#医生小邱    秋季夜里凉风习习,人们易受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易得偏头痛,甚至发生口眼歪斜流涎;贼风吹在腹部,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让人不能充分休息,翌日全身酸痛,困乏无力。故老年人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

不妨煮点梨粥

#中医小兵2012   梨有润肺化痰、生津润燥的功效,适合秋季养肺。梨粥的做法不拘一种,可以将梨洗净后连皮切块,加适量清水,文火煮半小时,捞出梨块,再用梨汤与淘净的粳米同煮,米熟后即可食用。或者先将米粥煮八分熟,放入洗净切好的梨块再煮至大米十分熟后食用。

#e反馈 #

Doctor益听您反馈

# 糖友ABC    看了上期《e健康》,才知道原来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 而且非常顽固。我就是这样的。看来,解铃换需系铃人,必须先控制血糖。

#清风  从个人的经验看,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治疗方针,切不可只治瘙痒,而不治糖尿病。这点和专家说的完全一致。

本版策划   采写  本报记者 沈峥嵘   通讯员  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