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来,看75岁的潮老太如何医院就诊

日期:2019年05月30日

这几年,“互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发展用“雨后春笋”来形容都有点不够“份”儿,自助挂号机、电子屏、智能导诊台早已是大医院各层楼尤其是门诊大厅的“官配”,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同时,伴随着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持续“发酵”,“互联网+”的导诊员们成了老年人、外地人、初次就诊者的标配。特别是老年患者,应付这些”时髦“玩意,那真是不容易。但是今天,在我们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的导诊员却受到了一位75岁奶奶的“冷落”。

image.png

当这名75岁的老奶奶出现在二楼交费窗口时,我们的导诊员迅速捕捉到信息,并按经验准备好了“标准帮扶餐“——帮看诊断单、耐心答疑、辅助交费并帮忙取药。但这次似乎有点不同,只见老太太不慌不忙拿出手机,熟练打开支付界面,完成支付。

此刻我们的导诊姐姐突然感觉自己很失落,还感觉,有点落伍。强烈的好奇心让我们忍不住“采访“老太太几句.

“阿姨,刚才用的是手机支付?您蛮时髦的呀!“

“这不是早就有了么?我前年就看见别人这样用了,以前每次来都是你们教我,现在我会啦。”

“您可真历害!记性也好!”

“关健是方便呀,年纪大了最怕排队,以前不会用,唉呀,排个队把我累的。”

“刚才听您说是在微信预约就诊的呀?”

“以前是孩子帮我约,现在好了,我自己也会了。你们医院这个(微信),操作也容易,每次约好了,过来基本就排到我自己了,又快又省事。不说了,到我了。”

听完,是不是有点敬佩?我们的窗口医务人员还说,对于微信预约、挂号、交费、查报告单这些”互联网+”操作,中老年患者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毕竟,他们是真真切切的受益者。      

这几年,在我们医院一把手院长的亲自推动下,“互联网+诊疗“成立了专项小组,2016年初,我们正式进入微信“挂号、缴费、查询报告”初体验阶段,同年,我们打通支付宝相关环节,增加了科室详细查询等功能,成为南京首个加入“城市服务“的公立三甲医院,2018年我们实现了网站、官微、自动缴费机同步预约,正式升级为“加强2.0版本“,今年,我们的AI导诊正式上线,智能引导患者“看什么病、挂什么科、药品怎么用”等等,全过程打通就诊环节。未来,我们还将实现从“互联网+诊疗“到”互联网+医院“的飞跃,一幅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新征程正在展开。

“互联网+医疗”,拉近了医院与患者的距离,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患者来医院,交给我们的是信任,而我们能回馈的,就是这种“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