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难险,情系灾区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周广益援川救灾纪实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生命,医治群众病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江苏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应急预案,紧急部署了救灾工作。卫生厅也积极响应,在最短的时间组建了医疗队、救护车队。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总务科副科长周广益同志正是这队伍中的一员,在赴川二十天的救援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大爱无言。
l 不畏难险,请缨参战
5月14日清晨5点刚过,我院就接到省卫生厅的通知,要求派一名司机前往四川灾区。院领导在决定人选时就考虑要选派一名富有奉献精神、稳重踏实、吃苦耐劳、驾驶技术好的驾驶员。驾驶班的同志得知消息后,个个积极踊跃报名,要求前往四川灾区支援。总务科副科长周广益同志主动请缨,并诚恳表示:“四川灾区的道路情况复杂,自己的驾驶经验比较丰富,又是总务科长,理应带头前往灾区。”其实,老周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和艰巨。看到院领导还在犹豫,老周坚定的对院领导说:“不要考虑了,就我去。”随即就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当天上午11时,周广益同志就参加我省救护车队从南京出发赶赴四川地震灾区。
去四川的路上,驾驶员们没有就餐,更没有休息,日夜兼程,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到灾区,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沿途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脚下是万丈深渊,途中还要不时的绕过从山上滚下的挡路的巨石,要考虑行车安全,还要观察周围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一路上精神高度紧张,饿了就吃两块饼干,为了少上厕所,他们只能用矿泉水润润嗓子。5月16日清晨,急救车队经过40多个小时, 2243公里的艰苦行程,到达四川灾区。虽然大家都非常疲劳,但是在抢救生命的紧要关头,没有一个人休息,立刻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了。
l 全力以赴,转运伤员
到达灾区后,周广益和另外几位同行被分在了北川组,当地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要恶劣得多,昼夜温差很大,蚊虫很多,空气中弥漫着很浓的异味。没有水喝,只有方便面,而且只能干啃。但是一切困难大家都克服了,没有人有怨言。在随后的一周里,他极少睡眠,开车行走在盘山公路,在山石滚落的间隙,在泥石流冲向公路的间隙,冒着随时被山石砸伤的危险,将一个个伤员救出、转运,将一箱箱物资运往灾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来形容震后汶川的道路,一点不为过。5月19日,急救车队需要越过一处险峻的山崖去运送伤员,由于余震不断,不时地有泥石流滑下,砸翻东西和砸坏车辆,险象环生中,暴雨突袭,持续不停,旁边就是绝壁和湍急的水流,情况非常危险,但是老周没有退却,冒着不断余震的危险,置自己的生命不顾,展开了与死神竞争的比赛。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历经艰险,成功到达目的地,救出了四名伤员送往江油医院。看到四名伤员在医院被成功救治,感到非常欣慰。
老周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多苦、多难,他总是冲在前面,虽然也是50多岁的人了,他干活一点也不含糊,晚上休息也很少,只要一有伤员,他总是在抢着去。灾区的条件非常恶劣,江苏医疗队的队员们已经有一半都病了,可是没有人离开自己的岗位的,老周一样,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浓缩在了自己的行动中,默默地在为灾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爱心。
l 无私奉献,大爱无言
在老周去灾区的二十个日日夜夜,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他。每天家里的同事都会给他打个电话,每一次问他是否辛苦,他会告诉我们:“没有事,我很好。”
老周在四川期间,我们一直想了解他做的工作,宣传奉献精神,可是每一次打电话给他,他总是说:“没有什么好说的,当你看到一张张惊恐的脸,一声声求助的呻吟,你要是来了,也一样,就会主动的、情不自禁的投入工作中去,和灾民比起来,我们的苦根本就不算是苦。”
其他单位人员派出时,很多都带了相机、摄像机、照相功能的手机,老周走的时候,他爱人也让他带上照相机,老周坚决说:“我是去救灾,又不是去旅游。”因此,在次期间,我们都收集不到有关他的图片和信息,所有的素材都是通过别人的转诉,我们才有所了解。我一直想知道“明知蜀道难,偏向蜀道行”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他?每一次通电话时的朴素话语,给了我答案。“我只是想尽一点力,为他们做一点事情。”
灾难是试金石,大灾面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心,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慷慨无私、为国分忧,一场天灾,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情,感受到了大爱无言的崇高境界。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 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