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胖纸们,吃膏方可以帮你改善“本虚标实”

日期:2015年12月28日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消化科主任中医师夏军权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当人体摄取量多于消耗量时,多余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逐渐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而演变成肥胖,常会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严重损害人体健康。肥胖有单纯性和继发性之分,其中单纯性者占肥胖人群的绝大多数,其发病主要受到遗传、饮食、运动、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消化科主任中医师夏军权告诉大家,中医学认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石室秘录》亦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肥人"、

"肥满"、"膏人"、"脂人"等范畴,多从"痰湿"、"气虚"来辨证论治。《内经》中将肥胖分为"肥"、"膏"、"肉"三型"人有肥、有膏、有肉。……肉坚,皮满者,肥:肉不坚,皮缓者,膏:……。"此外,«内经》也己认识到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相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载有:"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以上论述至今仍是中医学肥胖病辨证论治的基础。

肥胖者体内“脂膏”堆积

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如果人体因某些机能失职,或过多地摄食肥甘厚味,会造成体内脂膏过多,积蓄于体内,进而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发为肥胖病。目前的研究认为,肥胖病主要与饮食、劳逸、体质、遗传、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精神情志及地域等因素有关。人体阳气虚弱,气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是肥胖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形体发肥而身重;肝肾阴虚,阳亢则火热内生,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并与火热胶结,发为肥胖。人体脂膏的运化、转输、排泄,有赖于气机调达,升降正常、血行畅通,如果气机不利,则体内的脂膏不能被正常利用与排泄;血行不畅,脂膏转输不力,也会造成体内脂膏堆积,多余堆积的脂膏化为痰湿脂浊,又反过来影响气机之条达升降,阻滞血脉之运行,并使脂浊痰湿日积渐多,发为肥胖病。

吃膏方可以改善胖纸的“本虚标实

肥胖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故应用中医膏方进行调治具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身体状况比较复杂的肥胖患者。

对于中青年肥胖患者,病程较短,单纯性肥胖且不伴有其他疾病,多以实证为主,常有消谷善饥,腹胀中满、大便秘结等湿热中阻症状,在嘱其饮食控制及加强运动外,膏方主要以健脾清胃燥湿为主,辅以理气、化痰、通便等法。

对于中老年肥胖患者,病程较长,不能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者,多以虚证为主,常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肾气不足症状,此时用膏方以健脾益气温肾为主,辅以疏肝、化痰、利湿、化瘀等法。

对肥胖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脑梗塞等,此阶段病情复杂,虚实夹杂,宜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坚持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此时应用膏方治疗,宜缓缓图功,切不可急功近利。其膏方治疗的处方用药,应动静结合、攻补兼施、顾护脾胃,在运用补气、健脾、温肾等补益之剂时,须佐以化痰、化湿、活血之品,使补而不滞,泻而不过。

肥胖者中医膏方需辨证论治

1.脾虚痰湿型

临床表现:肥胖而浮肿,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喜卧少动,腹胀纳呆,尿少便糖。

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细或弦细。此型较为常见,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及部分产后发胖者。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桂湿。

2.胃热湿阻型

临床表现:形体壮实肥胖,消谷善饥,腹胀中满,大便秘结,口干喜饮,或多饮,头晕头胀,肢体困重。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脉弦数或弦滑。本型多见于青壮年及产后肥胖者。

治法:清泻胃热,通腑化浊。

3.气滞痰凝型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口唇紫绀,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痰多,甚则恶心欲吐,白天嗜卧,甚至昏睡,健忘,夜寐多梦,烦躁,口干不欲饮。舌暗紫,苔薄或白腻而干,脉沉涩。

治法: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4.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胃寒肢冷,腰膝酸软或伴肢体浮肿,神疲乏力,腹胀纳呆,小便清长或尿少,大便清薄,男子可见阳痿,女子白带清稀或见闭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此型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