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金陵晚报]"少食多餐"或许会让你更胖

日期:2015年09月16日

    “少食多餐”这个说法我们听了很多年,在各式各样的传言中,它一直是一个“正面典型”:因为比起暴饮暴食,这样细水长流更不容易饿,有助于减肥,对血糖、血脂控制也更好。

    但是记者了解到,随着医学界的研究深入,这条众所周知的常识可能已经站不住了。因为有研究显示,如果吃下同样分量、种类和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的那个人体重增加和血糖波动的情况可能更严重,这意味着少食多餐非但不能减肥,说不定还可能让你更胖。

万万没想到:少食多餐可能是错的?

    内分泌科著名专家、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的刘超教授,这几年一直致力于研究糖尿病的“自然疗法”,通俗来说,就是是否有可能不吃药、不打针,仅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和一些物理、心理治疗,让糖尿病患者从中获益,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畴内。

    为此,他一直紧密关注着国际上关于糖尿病饮食、运动的各项前沿研究结果,结合科室病房的临床结果对照,还真的发现了不少你以前一定没听说过的、甚至有颠覆性的概念。而根据这些新理念,对糖尿病和肥胖患者进行管理,效果也很不错。在不久前的2015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年会上,他便就“糖尿病饮食治疗新概念”做了专题发言。

这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少食多餐”的。

“不管是为了减肥还是控制血糖,都要注意控制饮食热量摄入,这个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关于具体该怎么吃,说法就比较多。其中,放慢进食速度、少食多餐是比较受大众认同的。但国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刘超告诉记者,在国外多项研究显示,在摄入同等热量的前提下,分成多餐、每餐少量进食的人反而更容易胖,而且血糖波动更为明显。

经进一步研究显示,这可能是与一种被称为“肥胖素”的胃肠道激素有关。

    据刘超介绍,现在医学界发现,许多胃肠道激素都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和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比如这种“肥胖素”,就会让人在进食后血糖更容易升高,而进食次数越频繁,越容易刺激到胃肠道分泌这种激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少食多餐”的模式就没有想象中那般健康了。相反,在进食同等热量的情况下,进食次数少反而可能更有益。

这居然也行:不吃晚餐可能真有用?

    不仅如此,另一项关于健康饮食的认知也被颠覆,那就是“不吃晚餐或许真的有利于体重和血糖的控制”。

    许多热衷减肥的小姑娘都听说过“不吃晚餐就能瘦”的说法,但医生们对此总是反复警告:没事少吃一顿,不仅容易营养不良,还伤胃,对减肥也没什么益处。

    但随着对胃肠道激素、能量代谢的研究深入,“不吃晚餐”也被证实可能真的有效。

    “前面我们也提到,在同等热量摄入的情况下,进餐次数少的人可能反而血糖控制更平稳,对体重控制也有益。而这其实也算是一种‘限时饮食’,即限制进食的时间和次数,并有意识的将空腹禁食时间拉长。”刘超说。

    举个例子,如果你以前每天早上7点吃早餐,晚上7点吃晚餐,那么你的持续空腹时间不到12小时。如果你晚上还习惯吃点夜宵、加餐,那么持续空腹时间就更短。但如果你不吃晚餐,那么持续空腹时间就能在15-16个小时以上。而刘超教授等人在对病房患者进行“限时饮食”治疗后,发现其血糖控制确实更为理想,对体重管理也有很大帮助。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有理由真的去实践“不吃晚餐式”减肥法。刘超教授说,要实践这样的限时饮食是有很多要求的。比如一个糖尿病患者要这么做,就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最好能在医院实行,这样可以避免因空腹时间过久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因为后者的危害更大。
 
    “如果是健康人群想要尝试,‘限时饮食’的大前提也是保证能量足够、营养均衡、膳食合理,绝对不能和一般的‘节食减肥’画上等号。”李超说,而且从健康角度考虑,也不一定要讲晚餐完全省掉,而可以将晚餐时间适当提前,例如在下午时段吃“晚餐”,然后直至次日早餐之前,除了饮用水外不在吃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

    另外,“限时饮食”仍要注意时间段。“从临床研究来看,晚间保持较长时间的禁食对体重和血糖控制都有很大帮助,但如果是夜间进食,白天保持长时间空腹,那么不仅没什么效果,甚至反而可能变胖。”刘超说。
□延伸阅读

运动有多重要?

    它会把“坏脂肪”变成“好脂肪”()

    我们都知道运动对于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有重要作用。但它除了消耗热量外,还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刘超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持续合理的运动,它会把你体内的“坏脂肪”变成“好脂肪”。

    “当然,这个坏脂肪、好脂肪的说法并不准确。确切说,这分别是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刘超告诉记者,我们体内的脂肪分为这两种,其中白色脂肪管储存能量,棕色脂肪则会产热、促进新陈代谢。这本来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两类脂肪,但现代人因为吃多动少、能量过剩,所以体内往往白色脂肪过多,这就带来大麻烦了。

    而持续合理的运动,除了能消耗多余热量,促进肌肉增长外,也会让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这对于有肥胖和代谢问题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刘超提醒,科学运动仍旧是一切的前提。建议每天保持30-45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且在饭后45分钟进行效果更好,这样你第二天的血糖水平都会棒棒哒,而餐前运动效果就没有这种附加效果。但是并不建议动辄几个小时的过长时间运动,也不要进行短时间的剧烈运动。因为时常不足10分钟的剧烈运动,反而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温度也很重要?

热水浴真的能治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自然疗法”中,热疗和冷疗这样的物理治疗也被证实对糖代谢、血糖控制有益,而这些治疗你在家也能进行。

    据刘超介绍,所谓热疗就是让当事人在37-40℃的水中进行热水浴,大概每天浸泡15-20分钟即可,这不仅明显消耗了多于热量,对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也有帮助。而这在家就能方便操作,只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单独进行,以免热水浴时不适发生晕倒、跌倒,酿成意外;另一点就是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有神经病变,所以对水温不敏感,为了防止意外烫伤,建议不要用手试温,应该以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至于冷疗,则是让当事人停留在19℃左右的室内一段时间,这样不仅热能消耗快,也会促进脂肪棕色化。但由于冷疗操作不当很容易受凉感冒,甚至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所以建议还是在医院环境下进行,不推荐自己在家操作。

真的能不吃药?

“自然疗法”适合三类人群

    刘超教授告诉记者,“自然疗法”的初衷是让糖尿病患者能够在不吃药、不用胰岛素的情况下,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而从他们临床管理的病例情况来看,这些方法对于血糖控制确实有很大帮助,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做到不必吃药,血糖控制就很平稳。

    当然,具体到每一位患者,还是要根据其个人情况来判断。根据他们临床情况来看,“自然疗法”主要还是适合三大类人群。

    首先是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这部分人已经出现糖耐量异常,可以说糖尿病就在前方等着,但目前还没有患上糖尿病。此时通过自然疗法来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阻断病程进展,让他们从糖尿病预备役中脱离出来,回归健康人群。

    其次,就是一些糖尿病初发患者。这些人因为病程短,胰岛功能良好,身体各方面状况也都不错,经过自然疗法的干预,完全可能实现不必打针吃药,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就可以保持血糖水平达标。

    另外,还有一些患者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现有降糖药物已经无法良好控制血糖,需要使用胰岛素。而通过自然疗法,能改善其病情,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推迟其使用胰岛素的时间。

    不过,如果真的是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胰岛功能完全衰竭的患者,那么自然疗法对其帮助肯定很有限。所以就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如果想接受“自然疗法”,仍旧得“赶早”,病情程度越轻、治疗开展越早,那么预后当然也更好。
通讯员 罗鑫 金陵晚报记者 朱菁菁